用文化理念包装玉雕产品的探索者—台商林子权专访

日期:2008-07-02  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18055

      

    在上海玉雕界,观喜堂老板林子权的名气很大。刘忠荣、于泾、吴德升、易少勇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都是这个团队的成员。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视生产玉器为艺术创作,将继承优秀传统、弘扬与创新玉器文化作为责任者,海内外商界屈指可数。而林子权即是为数不多的最早的觉悟者之一。

    林子权是台商中最早进入新疆和田子玉产地购买玉料的人;是特别注意与玉器工艺和玉文化学术圈子广交朋友的人;又是早在1989年就在台北建立专门的观喜堂玉器品牌的人;也是善于运用文化理念进行玉器产品适度包装的人。

    在“白玉”的领域里,林子权和他的爱人皮楚荣活得很精彩,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缔造者……

    永续经营  唯有转型

    1989年3月,观喜堂在台北创立。在此之前,老板林子权完全是和田玉的圈外人,老家做的是传统打棉被小生意,老板娘皮楚荣则夫唱妇随,一手中国结的巧艺也是开店之后才学的。

    经过一年的摸索,观喜堂由原本经营寿山石、古玉、水晶等杂项逐渐走向古玉专卖,性格严谨、思维细密的林子权提起这段过程,说到他对古玉市埸的危机意识颇有感触:进货必须要看个人练就的功力与运气,因为仿造品很多,有的时候会有看走眼的情形,买到仿品只好认赔。

    皮楚荣补充道:“我们一开始就定位在高端,从不卖假的工艺品耠客人”。也由于高古玉一次比一次少,成本一次比一次高,观喜堂在十年前转而将主力放在明清白玉件。明清白玉的雕工好、货色多,观喜堂也慢慢累积了喜欢白玉的客人。可是明清白玉做出心得后又发现,漂亮的明清白玉又少了,为求永继经营,林子权无时不刻在思考转型的方向。

    回顾过往,皮楚荣感性的说:“也许当初我们觉得走了冤枉路,现在想想其实都是必须的经历,我们也很感谢一路走来,不少贵人相助,而和我们合作过的人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里都有不错的成绩。有些事件的发生确实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让观喜堂转型成功并逐步提升至艺术的殿堂里。”

    有一次一位老客户向观喜堂订做一批八卦玉牌,妙的是对方要求要用和田玉来做,林子权托常跑上海的香港朋友找人做,货到时两人脸都绿了,因为那批玉牌的雕工当在太差了,虽然皮楚荣用巧妙的中国结弥补过去,却也种下林子权想自己到大陆开玉雕厂的想法。

    1994年初,刚好一位台湾朋友请他到上海看玉市的状况,趁这个机会林子权到处打听玉雕厂的情形,这时便认识了现在玉雕界颇负盛名的玉雕大师刘宗荣。

    当时的刘忠荣在上海玉雕业还没做出自己的风格,雕刻的作品以水晶为主。林子权笑着说:“走天然水晶雕刻这条路,我们是从最高档下手,采用大块的巴西一极水晶原矿,将杂质去掉来做刻工,每一件作品要求绝对的纯净,这样不惜工本根本没有考虑到培养基本顾客群与市埸需求,作品虽然人人叫好,但本厚价高,终于不敌现实的处境。可是也因为有水晶这样的经验,我们从高极水晶工艺转向玉雕工艺时,更为谨慎、要求也更高。譬如打磨的部份不太满意,我们会去找更好的打磨工具供应给玉雕师傅。”

   

  


    陪玉雕师傅一起成长
   
    就这样,观喜堂自然而然的走入专业和田白玉玉雕作品经营的领域,从题材的送取、美学方向的定位,观喜堂和合作的玉雕师之间产生共荣的关系,林子权和皮楚荣不讳言的表示,许多现在独挡一面的玉雕师傅都曾经并继续和观喜堂合作,他们风格的转变与成长历程与观喜堂都有密切的关系,包括刘忠荣、包括于泾。

    作为一个并不懂玉雕具体制作与技艺的商人,林子权在与上海玉雕界几位大师合作中,按照自己对玉器艺术的理解“取乎其上”,参与到每一件玉雕艺术品的设计之中,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从而把自己与一般商人仅仅经营玉器的销售拉开了距离。

    林子权说:“很高兴陪着玉雕师傅一起成长,所以,即使观喜堂出品的玉雕并不落款,我们的人还是很清楚这些玉雕师傅每年风格转变的轨迹,他们往往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件作品是谁做的。

    刚开始,观喜堂先向上海的玉雕厂拿作品,发现该项作品造型不错、题材也好的便继续下订,但林子权发现每次作品的成绩并不稳定,而不好的雕工总是让他不舒服,便兴起培养固定合作的玉雕师的念头。

    限于当时的资金并不充裕,林子泉便先买较小的材料慢慢找人做,一开始要找的师傅就锁定科班出身、由玉雕厂出来的人。但玉雕师的传承经验都是依循传统的题材与做法来雕刻,他们即便有很棒的雕工,雕刻出来的作品仍然无法脱离窠臼,尤其市埸上的仿古之风非常兴盛,对他们来说,仿高古、仿乾隆工才能显出自己的功力,才有市场价值,当林子权要求要创作现代的东西时,他们甚至怀疑不会有人要的,用上好的和田子玉来做更是浪费材料。

    1997年,林子权到玉龙喀什河的和田矿区参访,往后每年都会到原产地一至二次,对于和田子玉的品质与玉料的来源掌控越来越得心应手。

    林子权分享买原石的经验:“维族人固定会投宿在上海的天山宾馆,有兴趣买原石的人通常都会到那家旅馆看,但我认为光听别人的一面之辞并不踏实,干脆直接到矿区,长期接触好的材料并且只买上好的等级,这样自然就会有好的买家与我们接触了。”

    提到和田子玉,林子权认为,无论现在市场上俄料、青海料或其它玉石的量有多少,学者与专家仍将它们排除在外,主要是和田玉有文化的根基,而且唯有子玉可符合所有德行的赞誉。和田子玉理所当然属正宗。
    林子权提到观喜堂的做事原则强调,只要我能够做到最好、最完美的方式,我们就会尽一切力量去做。因此,掌握了材料接着就是如何将作品做到最完美的呈现。

    林子权阅读大量各类型的美学、美术书籍,用最新的观点去说服、去激发玉雕师的创作灵感与风格,希望能藉由探讨兴新的思考模式去激撞出不同的火花,做出符合当代精神的玉雕作品。

    在师傅的创作遇到瓶颈时,林子权甚至曾找艺术大学的教授来画设计图,希望能为玉雕注入新的刺激,后来虽受限于玉材本身条件而没有合作成功,但多少也开启了新的视野,为了让作品的展示有更棒的呈现,观喜堂目前也尝试与铜雕师傅合作为玉器设计托架、展示座。就这样,一件、两件的小件作品出来,不断受到许多客人的喜爱与赞誉,直接的鼓励与支持也让玉雕师傅慢慢尝试、改变,突破传统一制的雕刻方式,勇于做当代的玉雕师了。
 
    白玉文化复兴时期
 
    付出近20年的青春年华,林子权与观喜堂始终坚持以探索中华玉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为己任,致力于对玉文化内涵和真义的不断深入挖掘。在两岸玉文化交流中,观喜堂与玉雕大师精诚合作,渐而成为国内最专业的玉雕制作团队之一。

   “观喜堂出品的作品一般是不落作者款的,就像我们对子玉的认识方式一样,我们不告诉客人太多的形容词,重要的是客人自己的亲身体验、亲自来看”。

    已经对材料、对雕工、对玉雕作品内化在血液中的林子权表示,说子玉的颜色要白、白里透红,其实这都是个人的感受,名词并无法准确地描述当时外在环境的光线与个人感受的标准,质地才是根本,好的玉质、好的作品,观赏者自然会产生投缘、愉悦的情绪。当然,观喜堂出品的玉器前提之下是已经经过林子权的层层把关了,草图或成品交到他的手上,请玉雕大师们再修改、润饰是常有的事,而这些玉雕师傅也都信任林子权的眼光。

   “这是白玉文化的复兴时期”林子权坚定地说:“现在是接触最佳玉材——和田子玉最好的时候。又是谁说现代工比不上老工?现代的工具改良了传统器具的缺点,现代有更多哲学、美学思想的题材可选择,子料在好的开采技术与交通条件下,更有机会呈现世人眼前,结合子料的独特性与深度的雕工,每件作品都有独特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在不做不是太可惜了这些美石吗?而仿古仿得再好也突破不了过去的成就。”

   “其实没有客人主动要求我们推出现代作品的玉器,是我们自己想要做的,观喜堂想做的不仅是创造市埸、领导市场,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现在做的是明天的古董,做得不好是‘古玩’,做得好就是时代代表性的‘精品’,我们选择做好、更好!”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玉界》第七期上线了

下一篇:让传统玉雕工艺发扬光大—中国玉雕大师郭海军专访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