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玉器现京城

日期:2008-06-30  来源:新浪收藏    

5782

                                       收藏古代玉器不仅仅是因为其珍贵、稀有,对其内在历史的探索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传世古玉器中用新疆和田籽玉琢制而成的艺术品尤其珍贵,因为这种材质的古玉器往往只被封建皇朝的统治阶级所拥有,这些玉器所表现的艺术体裁为礼器、兵器、佩玉、图腾、纪念性用具、日用器、殡殓用玉等。元朝之前新疆和田籽玉基本上被帝王及贵族所垄断。元朝后开始在民间流行,到了清代两江地域已是遍地开花。

    “玉出昆岗”,玉石孕育于乱石之中,玉器产生于石器时代,古人在长期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展了它,后来出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逐渐使玉器从石制工具中分离出来,原始宗教产生以后,玉器由于珍贵、稀有,被人们作为一种神秘的礼器、祭祀器物使用,人们认为它可通神。后来一部分玉器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出现了仿生、写实、象征类艺术玉器。《山海经》记载玉的条目有二百余处,说明古人对玉的珍视程度。

  我国玉器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各类玉材也不下数十种,而要想分门别类地弄清它们,绝非一日之功,要不断积累,用心观察。玉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历来为收藏家所偏爱。

    玉器的收藏鉴赏是一个知识和经验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当今市场古玉真假混杂,对初学玉器的收藏者来说,万万不可操之过急,需持有玉一样的品德和心境,了解熟悉古代玉器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固有特点,这样才可能在玉的大千世界中遨游。

    在中、高古玉器中,帝王用玉(最高统治阶级)的工艺水平与同时代的民间工艺差别是特别巨大的,是不可同日而论的,即使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巅峰:战国、秦汉时期,其琢玉技巧也有高下之分,能称得上“阳春白雪”级的玉雕精品是少之又少,下面就介绍两件在收藏界称之为重量级的珍品(均属海外回流文物)。

  

   战国和田玉武士俑(秦俑)

  战国、秦汉玉雕之繁荣,在中国八千年之琢玉史中空前绝后,玉雕工艺呈百花齐放,众彩纷呈的局面。

    此期间文化繁荣昌盛,产生了许多大思想家,他们将玉器融入社会品德,君子比德于玉,孔子论玉是十一德,以规范“君子”的行为,玉器介入儒家学论以后,玉德行为,社会理论原则及行为规范,深深地植根于国人之心底,它成为潜在的意识,驱动人的佩玉、崇玉、爱玉、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这种玉文化的积淀影响了国人几千年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意涵。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

    此期间玉器器形规整,地子平滑,抛光技艺极其高超,精品皆有“玻璃光”现象,用料极精,基本上都选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籽玉,用于雕琢。特别是圆雕人物类器物,设计精巧,造型准确,神态生动,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此件战国秦武士俑高23厘米,选用上等和田籽玉,玉质如羊脂般洁白细腻。俑身下部带有朱砂红泌、衣甲边延有非常珍贵的只有和田籽玉才有的枣皮红。

    人物庄重、肃穆的表情,体现了武士的威严和恭敬,且形象生动,服饰衣甲、发式均真实具体,人物脸部轮廓及纹饰线条极为流畅自然,传神、生动,极具艺术魅力,体现了战国时代琢玉艺人高超的工艺和非凡的艺术想象能力。与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陶器)异曲同工,是中国玉雕史上光辉的篇章,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堪称国之瑰宝。

   
   


    战国和田玉剑

  剑始于何时,尚无确切的发掘资料可证,不过剑在西周早期时形制已相当成熟。春秋晚期至战国是青铜剑最盛行的时期,人们佩剑不仅因为它是武器,还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此剑为新疆和田籽料琢制,长49.8厘米,由剑首、剑茎、剑格、剑身所组成,剑首为扁圆饼状,带有少量朱砂红泌,装饰纹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为一圈柿蒂纹围绕,内部为隆起的一朵菱花纹,线条流畅而有动感,茎部为螺旋纹,工艺要求精度极高,剑格浮雕饕餮纹,纹饰精美,是典型战国中、晚期风格,为战国时楚国的形制。其工艺之精巧,剑形之美,纹饰之细腻,用料之考就,前所未见。(世界各地博物馆均无收藏),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连年争战,人们尚武,佩剑为身份的象征,所以出现玉剑,以备死后陪葬。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玉器中,就有一套组合玉剑。

  专家点评:这两件战国玉器,用料为新疆和田籽玉,温润洁白,如羊脂,工艺水平非常高超,用现代工具都达不到,玉俑面部轮廓细腻、发丝清晰,衣纹铠甲,飘逸整齐。玉剑形式规整,做工精致。为难得一见的精品玉器。

  史润梅: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员,鉴定专家,从事瓷器、玉器研究与鉴定工作42年,《鉴宝》栏目特邀专家。

  2008年10月份这两件海外回流文物将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公司公开拍卖。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奥运玉文房”传承中华文明

下一篇:新疆和田玉巨石将现佛身永居归元禅寺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