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的禅意——佛像之美

日期:2019-04-04  来源:玉界臻品    

6190

佛像艺术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大概是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一直到两晋时期,佛教才开始建立了基础,至南北朝逐渐发展成熟,延续至今。在诸多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当属弥勒,其造像风格更显亲切、温和,表现出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


 ▲黑青玉子料牌-佛引福来 | 玉器编号:161888

常常听人说,弥勒作品天天看都审美疲劳了。但其实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去重视,也没有去真正接触过。佛教类题材能渊源流传,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内涵。


 ▲碧玉牌-佛引福来 | 玉器编号:165781

雕刻佛像,每一个过程都是在追求一种极致。弥勒虽立体,却只能正面而观,这是诚心礼佛的最基本的要求,以庄正之心礼佛,方能凸显法相庄严。弥勒的体态特征、面部形象、服饰线条,从外形到细节,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区别于常人的特性。摒弃多余的装饰,才能使弥勒给人一种安定感。


 ▲(翠青)白玉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51309

佛像玉雕充满着中国的绘画性,衣服线条的节奏感,疏与密的控制,以及佛像的层次,都有一种以刀代笔的感觉。如果按照西方雕塑的理解,去欣赏中国的佛造像,总觉得缺乏写实、不够好看,从而停留在浅层欣赏。而当你走近它、感受它、了解它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那种美的境界,那种内在含蓄的具有东方禅意的境界。


 ▲白玉子料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50745

对玉雕师而言,塑像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秉持信仰,志心造像,以一种修行的心境,去触摸最真实的自己。方可致“人天快乐,靡不皆受,如是福报,相续不绝”。故古时有言:“从来修佛果者,六度为先,成佛因者,造像第一。”这场修行,是一场审美的觉悟,修养愈深,愈能阐述作品的造型之美,空间之美。


 ▲白玉子料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55053

当下的人们,看待玉雕艺术只剩下「眼球」和「点子」的功能了。对于佛像玉雕,我们则应该静下心来,以一种严谨和虔诚态度对待艺术和审美本身。敬畏当如礼佛一般虔诚,心手如一。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焚香赏玉,不负韶光

下一篇:文人清趣,玉壶为伴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