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进贵:珍惜最快乐的时光(琢玉如琢人,新疆本土玉雕大师系列)

日期:2015-08-24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艺周刊   作者: 吴治杰  谷姗  

10142

印象马进贵

  消瘦、虚弱、不能久坐,一年内住好几次医院,被多种疾病折磨的马进贵大师,看起来精神欠佳。可当他一坐在工作台前,给学徒指点作品时,似乎立刻就变了一个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眼中满是快乐。

  按照医生的建议,马进贵本不该再继续工作,而家人和朋友们也希望他功成身退,颐养天年。可是他放不下的依然是新收没几年的学徒,以及满脑子的玉器。他说:“人生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再多活几年,多做一些作品,多带一些徒弟。”

马进贵:珍惜最快乐的时光

  他勤奋好学,不停攀登;他虚怀若谷;为人谦和;他内心善良,乐善好施。他就是当今金银错第一人——马进贵。

  迈入古稀之年的马进贵,在玉雕路上走了半个世纪。他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犹如经他的传世作品一样,温润内敛,如诗如歌。人生的价值,在雕琢中逐渐充实,青涩的梦想,在磨砺中愈加清晰。

  在马进贵心中,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还是当学徒的日子:那端着饭赶往车间看活的急切;那宿舍楼道灯光下,笔在纸上沙沙响的声音;那故宫一整天,描摹艺术精品的静谧;那夜色中,与师傅小酌的酣畅;那玉雕机上,如同音乐旋律般雕琢声……

快乐的时光


  30年前,马进贵(左)在北京学艺时,与蒋通老艺人产生了深厚的师徒情。

  如果岁月可以停滞,马进贵愿意永远留在当学徒的那段岁月里,玉雕艺术的博大精深,吸收知识的那种快乐,师傅言传身教的那种幸福,都让他沉浸其中。    

  1964年,17岁的马进贵考入新疆玉雕厂,成为建厂的首批学员。1966 年,由于聪敏好学,马进贵被派往上海玉雕厂学习,师从林之文老艺人。林之文年届六旬,和蔼可亲,对徒弟要求严格。每天给马进贵布置绘画、泥塑作业,要是没完成作业就一顿狠批。在老师的鞭策下,马进贵更加勤奋,除了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他还借阅厂里的图册临摹,怕影响同宿舍人休息,他就以凳为桌,在楼道的灯光下常常画到凌晨。

  上海玉雕厂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上班时间不许到别人工作台,下班后不能留人。只有短暂的午休间隙,工人们才可以在车间交流。午休铃声一响,马进贵就一路快跑到食堂,抢在人潮前打上饭,边走边吃,赶回车间看别人做的活,车间有两百台机器,每天只能看几个作品,大半年的学习,让马进贵打下了良好的炉瓶雕刻基础。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当年12月,红卫兵破四旧,封了玉雕厂的门,带着遗憾,马进贵回到新疆。

  1971年,马进贵到北京玉雕厂学习,分配到了柳朝国带队的车间,跟着柳朝国学艺。没多久,宿舍楼的蒋通老艺人引起了马进贵的兴趣。老人是北京玉雕厂退休返聘的技术尖子,家在通县。有一天,马进贵来到蒋通面前,想拜师学艺。老人笑了:“拜不拜师不重要,就看你有没有悟性。”马进贵现场用橡皮泥捏了一个翅虎,老人一看还不错,就答应了下来。    

  之后马进贵白天在玉雕厂学习,晚上就跟着蒋通学艺,两人常常就着一碟小菜,二两散酒,一聊就是大半宿。在与蒋通相处的日子里,老人那质朴的生活理念,诚信的技艺原则,刻苦的钻研精神,深深烙在马进贵心中。

  每周日,老人返回通县,马进贵就背着画夹去故宫临摹珍贵艺术品。两个馒头就着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就是他的午餐。直到故宫清场,才依依不舍离开。结业前,蒋通找到马进贵,想留一张合影,只因再见面就不知是何年。年轻的马进贵这才感受到离别的忧伤,他花半个月工资买了一双新皮鞋,请老人一起到照相馆留下一张珍贵的合影。

后知后觉

马进贵金银错作品 

  历史的长河中,一门古老技艺的失传容易,而重新拾回,却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我国艺术瑰宝——金银错也不例外。

  在北京学艺时,玉雕厂陈列室,一件金银错作品让马进贵内心波澜起伏,玉器薄胎压金银丝镶嵌宝石,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可惜这种技艺已随老艺人潘秉衡的离世而失传,这让马进贵怅然若失,他多方请教金银错的加工技术,却只了解到大概的工艺,核心技术没人能掌握。  

  回到新疆玉雕厂后,马进贵决定亲自尝试做一件金银错作品,细节全靠自己摸索,一件活做了7 个月,还没有成型。厂子的领导认为马进贵是故意磨洋工,专门叫到办公室训话,让他提高生产效率,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马进贵对于金银错的首次尝试,被迫停止。

  2002年,55岁的马进贵,也有了更多自信重新钻研失传的金银错工艺。做新疆特色的玉雕作品,给自己人生一个交代,马进贵认为,一个人后知后觉,也好过一辈子不知不觉。    

  三年后,克服了种种技术难关,一件精美的金银错作品摆在了北京天工奖展会上。这件饱含心血的艺术作品,在评委中引起了轰动,本以为失传的金银错再现在人们眼前,让人难以相信。送选作品当年就获得了银奖,马进贵的名声也一下在全国玉雕界叫响。近十几年来,马进贵的创作主题以金银错嵌宝石为代表,以中国传统玉雕器皿为主,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西域玉雕风格,使其独树一帜,被誉为当今“金银错”第一人。

生命的价值

  疾病缠身,70岁的马进贵大师依然坚持每周到工作室给徒弟指点作品。

  坚持学习,是马进贵养成的好习惯。每天晚上他都会抽出时间看书,了解工艺品的发展方向,鉴赏精美的作品,他觉得,看到好的作品真是一种享受。

  金银错的技法探究,也在他不断超越自己的路上,释放出越来越美的光芒。刚开始的单线条镶嵌,突破到最细0.26毫米开槽。掌握这个技术后,又开始尝试金片与金丝的结合,从简单图案到复杂图案的变化,镶嵌技术不断提升,甚至在金片上再开槽,镶嵌宝石……

  马进贵表示,金银错虽然在他手里复活,但他也只是刚入门,金银错艺术前景无限,一定会大放光芒。玉雕人才济济,艺术永无止境,被超越是迟早的事,让这门雕刻艺术走向辉煌,还需要一代代玉雕艺人的不懈努力。    

  马进贵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价值。他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就看怎么能活出价值。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而是看他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社会。人需要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不该庸庸碌碌过完一生。”他坚信:“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持之以恒,都能做好。”      

  他说:“再过一百年,可能没人会记住我的名字,但一定还有人欣赏我的作品,这就足够了。”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新机遇下,新疆和田玉市场该如何发展——新疆宝玉石专家论道行业发展观点摘要

下一篇:今年单个玺印再破亿元 乾隆玺印三年增值千万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