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玉的新疆地方标准

日期:2014-11-14  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1515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 金丝玉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由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克拉玛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克拉玛依市旅游局、 

克拉玛依市金丝玉促进会。  

   本标准起草人:刘新年、蒋宜勤、阳繁、凌云、韩峰      

金丝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丝玉的术语和定义、描述方法、产状分类、命名规则、鉴定方法、鉴定项目、鉴定 

证书及标签、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金丝玉饰品及原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52   珠宝玉石 名称   

   GB/T 16553   珠宝玉石 鉴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552、GB/T 16553给出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金丝玉  

   系指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常见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主要由隐晶质——显 

晶质石英及少量云母、绢云母、绿泥石、褐铁矿等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化学成分以 SiO2 为主,摩氏硬 

度 6.5-7。常见颜色为黄色、红色、白色等,当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如 Fe、Mn、Ni、Cr 等)或混入 

其它有色矿物时,可呈现不同颜色。  

3.2  结构  

   组成金丝玉的矿物结晶形态,颗粒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3.3  质地  

   是金丝玉的矿物颗粒大小、均匀程度及颗粒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特征的表现,由结构、 

透明度、绺裂、内含物等因素构成。  

3.4  净度  

   金丝玉内部、外部特征对其美观和耐久性的影响程度。一般以肉眼可见,包括金丝玉内部和外部的 

绺裂、絮状物、砂眼等因素的含量多寡及分布状态来评定。  

3.5  皮色  

   金丝玉原料上留有风沙打磨痕迹的围岩或风沙蚀变的表层,色彩上有“烟青纱”、“蛋白皮”、“乌鸦 

皮”、“大红袍”、“沙漠漆”等。  

3.6  产状  

   指矿物或岩石的产出赋存状态。其含义包括:矿物岩石的共生组合、与围岩的关系、分布特征以及 

成因等要素。  

3.7  显晶质集合体  

   指直接用肉眼或借助 10倍的放大镜即可观察出其中的单个矿物晶体颗粒的集合体。  

3.8  隐晶质集合体  

   指直接用肉眼或借助 10倍的放大镜不能观察出其中的单个矿物晶体颗粒的集合体。  

4  描述方法  

4.1  颜色的描述  

4.1.1  采用先次要色调后主要色调的方法,也采用一些惯用的颜色描述词汇。  

      例如:橙红色。表示以红色为主,带有橙色调。  

4.1.2  颜色的观察和描述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而且常常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或多种颜色,或颜色特 

征含混难以表达,可采用过渡性、关联性方法进行描述分类命名。有些局部颜色特征可以在备注中加以 

描述。  

4.2  质地的描述  

4.2.1  细腻无暇  

   质地致密、细腻滋润,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10 倍放大镜下难见矿物颗粒,肉眼难见绺裂、絮状 

物。  

4.2.2  细腻  

   质地致密、细腻滋润,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肉眼可见局部有少量绺裂、絮状物。  

4.2.3  较细腻  

   质地较致密,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局部矿物结晶稍粗,肉眼可见少量绺裂、絮状物。  

4.2.4  粗糙  

   质地较粗,矿物结晶较粗大,颗粒感强。  

4.2.5  绺  

   有少量呈定向分布或交错的劈理、裂理、絮状矿物排列等,尚没有裂开。  

4.2.6  裂  

   有劈理、裂理,已有明显裂开。  

5  产状分类  

5.1 山料  

   指产于原生矿的金丝玉: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且棱角尖锐,形态各异。  

5.2 山流水料  

   指原生矿经地质作用风化崩落后,经冰川河流搬运了一段距离,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主 

要特征:距离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  

5.3 子料  

   指原生矿经地质作用后,经冰川、河流搬运,长时间风沙侵蚀打磨,主要产于戈壁荒漠或冲积、洪 

积扇中,主要特征:磨圆度较高,呈次滚圆状、滚圆状,表面凸凹不平,较为光滑;由于沉积环境的不 

同,表面可有不同颜色的皮色。  

6  命名规则  

6.1  一般命名  

   石英岩玉(金丝玉)或金丝玉(石英岩玉)。  

6.2  优化命名  

    常见优化的方法有浸无色油和浸腊,其命名按 6.1 执行,在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可不附注说明。  

6.3  处理命名  

6.3.1  金丝玉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染色、充填等,经染色、充填处理的金丝玉应在商品标识或鉴定证书 

备注中按下列方式命名:  

   a)  在一般名称前注明具体处理方法,如:染色金丝玉;  

   b)  在一般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方法,如:金丝玉(染色);  

   c)  在一般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二字,如:金丝玉(处理);  

   d)  在一般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充填处理”二字,如:金丝玉(充填处理);  

6.3.2  在目前一般鉴定技术条件下不能确定是否经处理时,可以采用下述描述方式,如:“未能确定 

是否经××处理”或“表层颜色成因未能确定”等。  

7  鉴定方法   

   按 GB/T 16553 规定执行。  

8  鉴定项目  

8.1  英文名称:Jinsi  Jade  

8.2  矿物(岩石)名称:石英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  

8.3  材料性质:  

    化学成分:石英:SiO2

    结晶状态:微晶—隐晶集合体,粒状结构。  

    常见颜色:黄色、红色、白色等。  

     光泽: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解理:无。  

     摩氏硬度: 6.5-7。  

     密度:2.60g/cm3            3 

                  ~ 2.71g/cm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集合体不可测。  

    折射率:1.544 ~ 1.553,点测法常为 1.54。  

    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  

    紫外荧光:一般无;含铬云母: 无至弱,灰绿或红。  

    吸收光谱:不特征,仅个别品种因含少量致色元素可产生特征的吸收光谱。  

    放大检查:粒状结构,可含云母或其它矿物包体。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砂金效应、晕彩效应。  

8.4  优化处理:  

   a) 染色处理:可染色,放大检验可见染料在粒间分布。  

   b)  充填处理:用树脂等材料充填裂隙,红外光谱检测可出现有机物吸收峰。  

9  鉴定证书及标签  

9.1  鉴定证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名称;  

   b)  形状;  

    c) 颜色;  

    d) 总质量(如果包括附带物,应该说明);  

    e) 密度;  

    f) 折射率;  

    g) 实物图片;  

    h) 备注(必要的其他说明);  

    i) 其他特殊检测方法(必要时);  

9.2  鉴定标签可仅提供材料名称及总质量。  

10  标识  

    每一件用于销售的金丝玉产品都应附有标识,标识内容包括:   

    a) 名称;  

    b) 价格;  

    c) 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相关文档下载:地方标准《金丝玉》DB65T 3442 —2013(20131010).pdf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天工奖玉雕精品集体亮相2014中国国际珠宝展

下一篇:《和田玉》地方标准和编制说明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