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专访新疆著名玉雕大师 ——樊军民:好时代与理想国
日期:2014-11-11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艺周刊 作者:吴治杰
在上海著名玉雕大师张焕庆心中,他最欣赏的新疆籍玉雕大师有两个:一个是马进贵,另一个就是樊军民。马进贵是新疆玉雕的一面旗帜,樊军民是新疆玉雕的另一个标杆。他说:“每一年我都关注樊军民的新作品,而每一年他都让我感到惊讶。”
新疆第一代玉雕传承人,中国玉雕大师马进贵说:“他能为新疆玉雕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新疆和田玉信息联盟轮值主席马国钦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新疆和田玉商会会长郭兰香说:“他能把新疆玉雕带到全国。”
新疆和田玉高级鉴赏师柯长林说:“他能够读懂玉石。”
......
归纳起来:新疆玉雕界对樊军民寄以重托。
印象樊军民
樊军民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是新疆众多玉雕大师中的一员。只是赶上了玉雕好时代,才被大家所认知。可走进樊军民的人,都不禁会被他身上的特质所吸引:温润、谦虚,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看似粗放洒脱,实则心细如发。表面温和随性,实则对创作要求极严。
玉雕之美在于简单,而思想的深度,则是玉雕能走的更远、更高的关键性所在……在玉雕创作的好时代里,樊军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作品:白玉三通瓶)
这是一个好时代
新疆虽然是玉石大省,但市面上少有新疆玉雕大师的作品。
这是因为新疆是全国最大的玉石原料和成品销售集散地之一,但作为玉石产业中间环节比较薄弱,玉雕从业人数较少,新疆籍中国玉雕大师更是寥寥无几。
2011年,樊军民品德轩工作室送选的作品《春江花月夜》,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百花奖”金奖。当年北京博观玉雕作品拍卖会上,这件创意独特,意境优美的作品,受到在场买家的竞逐,一举拍出了156万元的高价。
这对新疆玉雕界来说是一个振奋的消息。但对樊军民来说,与其说是一个惊喜,不如说更是一种欣慰。
这些年来,樊军民个人工作室送选的作品,屡屡在中国玉雕大赛规格最高的奖项“百花奖”、“天工奖”“百花杯”上斩获金、银奖。
在玉雕界,樊军民受国内关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时,樊军民创新的玉牌在国内市场早已名声鹊起。
博观拍卖会之后其他场合,樊军民作品成交价在百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这两年不少人感觉到玉石没有以前那么好卖了。实际上这是新疆和田玉经过了十余年市场的喧哗和躁动,正逐渐进入一个相对理性的思考期。新疆玉雕人,经过了几十年的激荡与学习,如今也需要开始探索一条新的创作道路。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担忧的时期。
在樊军民眼里,这更是一个好时代。
他认为:新疆和田玉这个大市场,不仅仅需要经营人士冷静下来寻找更好的出路,更需要玉雕大师们率先归于沉静,挖掘和田玉艺术创作文化,静下心来做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樊军民表示,有思想、有创作力的玉雕作品,才能更大程度的体现出和田玉的文化价值。他认为,和田玉将来的“贫富差距”,将体现在作品的艺术价值上。
(作品:春江花月夜)
理想的艺术状态
对艺术家而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衣食无忧,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醉心于创作,这样才更能出好作品。
所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樊军民坚持的理念,也是他格局的一种体现。
跟随樊军民二十余年的刘剑刚、马秀芳、马金萍、王维红等玉雕师,如今都能独当一面,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其中刘剑刚和马秀芳也先后获得了中国玉雕大师称号。
从创业初期的一起啃馕,吃方便面,发不下来工资,到如今每个人都衣食无忧,有车有房,他们始终围绕在樊军民身边,这不仅仅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
品德轩流传下来一种工作习惯:不打考勤,可以根据心情选择上班时间。除了发放工资,樊军民还会对个人的贡献,再次对获得利益进行分配。这种看似无组织无纪律的管理模式,以及合理的分配方法,大大激发了每个人的创作热情。
樊军民认为,雕玉不缺复制作品的匠人,缺的是有创作力的人。在没有压力、心情愉悦、充满热情的情绪下,创作力和灵感会及时迸发。千篇一律的玉雕作品无法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而用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会带给人美的享受。
这种体悟,并不是轻易就能得来,樊军民自己也曾走过一段弯路。他向记者坦诚:“我曾经整整一年多没碰过玉雕机。”
那是整个和田玉行业都曾经历过的浮躁时期,樊军民也未能例外。
那时,正是和田玉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忙于企业的经营,忙于各种应酬,像大多数人一样,樊军民也变得浮躁起来。
马进贵看到了问题所在,他私下里找樊军民谈心:“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在玉雕业中非常有前途,不应该就此放弃,应该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多创作作品。”
一语点醒梦中人,樊军民沉下心来,把重心重新放在了玉雕创作上,把企业交付给兄长来管理。自己更加专注于学习,从而全面地形成了个人的风格。
(作品:青玉提梁壶)
需要传承的东西
在玉雕创作中撇去浮华,回归本真,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琢玉人应该传承的。
马进贵眼里,樊军民有着常人难及的胸怀——对徒弟无私传授,关爱有加。
马进贵告诉记者,玉雕界有过不成文的规矩:“拜师三年,谢师三年,然后才可以自立门户。因为师傅藏私不授,或者徒弟过早自立,或者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师徒反目成仇的不在少数。”
樊军民不喜欢单纯地定义师徒关系,他更认为这是一种朋友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徒弟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几乎每天,樊军民都会抽出半天时间来指导学徒作品,有的时候迫于应酬忙到夜晚十一二点,他也会赶回工作室修改学徒作品。
他会直接指出作品缺点,有时也会发脾气,更多时候一支烟接着一支烟抽,不断的拿笔在作品上勾画。
他告诉记者,面对每一块玉石,自己也有缺乏灵感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能急。
樊军民追求一种极致,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始终会攥在手中不肯交给主人。
马金萍,是新疆玉雕行业抛光领域首屈一指的人才,也是樊军民带出来的徒弟之一。
马金萍向记者回忆,因为不满意一件作品的抛光,师傅也曾向她发火,因为作品是马金萍所带学徒抛光的,这让马金萍委屈的伏案痛哭。一个小时后,樊军民再次把马金萍叫到工作室,向她表示歉意。马金萍也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师傅应承担更多责任,从那以后她对传承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作品:信马由缰)
不要风干了理想
在樊军民看来,每一个优秀的琢玉人,都应该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坚守自己的理想,做一个文化人,做一个价值人,不能因岁月的磨砺而风干理想。
这种理想其实是每一个玉雕从业者个体的堆积,可以是徒弟刘剑刚“现实中的安身立命,理想中的与世无争”;也可以是马秀芳的“删繁就简、从容淡定”;或者是王维红的|“创作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亦或是马金萍的“对抛光艺术道路的坚定选择”。
无论哪一种理想,都是琢玉人对和田玉文化的一种追求。而这种对艺术创作至高境界的不懈追求,也是每一代杰出艺术家们身体力行的。
所以,当26年前,樊军民踏足玉雕界,如同每一个大致相同的青春励志故事:一个青年才俊,小心翼翼地迈进了玉雕艺术的大门,从此开启了一个灿烂的人生。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新疆玉雕界还将崛起更多人才,抱着各自坚守的理想,去改变新疆有玉无雕的传说。
作品(曲水流觞)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传奇古玉耀世再现 乾隆贡品璀璨重生
下一篇:玛纳斯碧玉 地方标准和编制说明